十三金钗典故
金陵十三钗典故
1937年南京沦陷,只有一座天主教堂暂时未被占领,教会的女学生、一些风尘女子、军人和伤兵,以及美国人约翰,都先后进了教堂,他们共同面对一场生死浩劫,产生了各种各样奇妙的感情。
但是,教堂也不是永远的净土,不久日军冲进教堂发现了女学生,殊死抵抗的军人在千钧一发之际开枪救女学生,英勇牺牲。后来,日军又强征女学生去庆功会为日军表演节目。
由于女学生们不愿被日军凌辱,准备集体自杀,却被玉墨救下。最后,这13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,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,激发了侠义血性,她们身披唱诗袍,怀揣剪刀,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,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。
金陵十三钗真实历史
1、真实历史中并无"十三钗"具体团体
电影《金陵十三钗》改编自严歌苓小说,核心故事是艺术虚构,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,确实有女性为保护同胞牺牲,但并无明确记载13名妓女集体顶替女学生的壮举。
2、原型参考了多位真实人物
传教士明妮·魏特琳(华小姐原型)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保护了上万名妇女,她日记中记载日军暴行和女性互助事迹。程瑞芳女士的日记也提到妓女曾主动照顾难民,但未提及"替死"情节。
3、特殊群体的真实贡献
当时南京的妓女、尼姑、女学生等群体共同参与过救援,例如夫子庙歌女在安全区帮忙做饭,部分妓女用积蓄换取食物分给难民,这些碎片化的事迹被文学加工成"十三钗"故事。
4、日军强征"慰安妇"的黑暗现实
超过2万名中国妇女在南京遭日军性暴力,电影中玉墨被带走的结局更接近这段真实历史,日军曾强征妓院女性充当"慰安妇",但她们多是被迫而非自愿献身。
5、艺术与历史的平衡
导演张艺谋坦言电影"七分虚构,三分史实",真实的南京大屠杀中,女性互助多表现为藏匿同胞、传递食物等日常抗争,虽不如电影悲壮,却同样彰显人性光辉。
相关问题解答
1、“十三金钗”到底指的是什么?
其实“十三金钗”这个说法最早是出自《红楼梦》里的“金陵十二钗”,后来被张艺谋导演的电影《金陵十三钗》借用并改编了,电影里的“十三钗”指的是13个风尘女子,她们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为了保护一群女学生,勇敢地站出来代替她们去面对日军的暴行,虽然电影是虚构的,但它的背景是真实的历史事件——南京大屠杀。
2、金陵十三钗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吗?
电影《金陵十三钗》的故事是虚构的,但它基于真实的历史背景——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,电影中的13个风尘女子和女学生的故事是编剧严歌苓创作的,但南京大屠杀期间确实有很多普通百姓和女性遭受了巨大的苦难,电影通过艺术化的方式,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。
3、为什么叫“金陵十三钗”?
“金陵”是南京的古称,“十三钗”则是指13个女性角色,电影借用“钗”这个字,既指代女性,也暗示了她们的命运像“钗”一样脆弱却坚韧,这个名字其实是对《红楼梦》中“金陵十二钗”的一种致敬和改编,用“十三”来突出电影中多了一个关键角色——神父约翰。
4、电影里的“十三钗”和历史上的南京大屠杀有什么关系?
电影《金陵十三钗》虽然故事是虚构的,但它真实地反映了南京大屠杀期间普通百姓的悲惨遭遇,电影中的13个风尘女子和女学生代表了那个时代无数无辜受害的女性,南京大屠杀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惨剧,日军在南京犯下了大量暴行,电影通过艺术化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,记住那些逝去的生命。
5、电影《金陵十三钗》和《红楼梦》里的“金陵十二钗”有关系吗?
其实没啥直接关系,只是名字上有点相似。《红楼梦》里的“金陵十二钗”指的是书中的12位主要女性角色,而电影《金陵十三钗》是借用这个名字,讲的是南京大屠杀期间13个女性的故事,两部作品的主题和背景完全不同,但都通过女性角色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。
本文来自作者[沛柔]投稿,不代表金锋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shoumedia.cn/zshi/202503-1179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金锋号的签约作者“沛柔”
本文概览:十三金钗典故金陵十三钗典故1937年南京沦陷,只有一座天主教堂暂时未被占领,教会的女学生、一些风尘女子、军人和伤兵,以及美国人约翰,都先后进了教堂,他们共同面对一场生死浩劫,产...
文章不错《十三金钗典故 金陵十三钗真实历史》内容很有帮助